数据统计New
2025年“五一”假期国内出游3.14亿人次
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5年五一劳动节假期(5天)全国国内出游3.14亿人次,同比增长6.4%;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1802.69亿元,同比增长8.0%。 详情 >>
行业动态Hot
文旅聚焦Notice
《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报告(2024年度)》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备案博物馆达7046家,6444家博物馆实现免费开放%。 详情 >>

与IGZGS一起去旅行
  • 故宫博物院北院区主体建筑将于2025年10月落成

故宫北院区项目是国家“十四五”规划重大文化设施、中央和国家机关重点建设的特大型综合类博物馆。故宫北院区建成后,每年展出的文物的数量会达到2万到3万件。 详情 >>

  • 聚焦五一音乐节:各地音乐节特色鲜明,中小城市音乐节蓬勃发展

2025年“五一”假期全国营业性演出(不含娱乐场所演出)票房收入21.59亿元,同比增长3.60%。其中,全国5000人以上的大型营业性演出票房收入达到12.12亿元。 详情 >>
博物馆里有新展
走进“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昆曲
中国 茶
皮影戏
文化艺术与文化旅游

山东:聊城举办大运河非遗旅游大会暨河和之契:黄河大运河非遗交流展示

发布时间: 2025-07-01 点击数量:0

日前,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聊城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聊城市文化和旅游局承办的“风华聊城·非遗新韵”2025大运河非遗旅游大会暨河和之契:黄河流域、大运河沿线非遗交流展示周活动启幕。

 

本次活动汇聚了全国百余项非遗技艺,打造“好看、好听、好吃、好玩、好用”的多维非遗体验场景,全面展示新时代中国非遗的气韵风采。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王晓峰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中国非遗保护协会致力于非遗‘社会化保护’实践,积极推动非遗走进人民生活,深入挖掘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内涵,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古老的文化瑰宝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据介绍,活动以“守护-传承-创新”为主线,通过精心编排的民俗舞蹈与非遗技艺,为现场观众奉上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盛宴。同时,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积极探索非遗IP的活化利用,精选了十项具有齐鲁风韵的代表性技艺,推出山东省首批非遗盲盒。盲盒由潍坊风筝、蓝印花布、东昌葫芦雕刻、鲁班锁、杨家埠木版年画、琉璃烧制、鲁派内画、陶瓷烧制、高密剪纸、聂家庄泥塑组成,每一件都是独具匠心、值得收藏的珍品,生动展示了山东非遗的探索和创新。

 

本次活动还特别设置了“光岳巡礼”板块,英歌舞、胶州秧歌、尺八等众多非遗传承人、艺术家登临光岳楼表演,通过场景化、体验式的展演形式,展示了“非遗+”模式的无限可能,让古老非遗走进百姓生活。“我一直很喜欢中国文化。今天来到水上古城,现场感受了中国非遗的魅力,第一次接触到尺八和英歌舞等精彩的节目,我很喜欢。”一位来自萨摩亚的外国友人激动地说,要多拍照片、多买特产带回去给家人朋友分享。

 

作为本次活动的主办方,聊城文旅以“非遗”为线,推出了非遗探秘之旅、运河非遗美食之旅、葫芦非遗造化之旅、阿胶非遗养生之旅、贡砖非遗探源之旅5条特色鲜明的非遗旅游线路,为中外游客织就了一幅可触摸、可品味、可参与的“江北水城·两河明珠”非遗长卷。近年来,聊城市积极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成功创建“黄河运河交汇带(聊城)文化生态保护区”和“临清运河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两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积极推动非遗区域性整体保护,建设非遗传习所、非遗工坊等,形成了广泛多维的非遗传承渠道,探索出一条生态保护、非遗传承、经济发展融合创新的新路径。

 

(来源:光明网、聊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