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统计New
2025年“五一”假期国内出游3.14亿人次
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5年五一劳动节假期(5天)全国国内出游3.14亿人次,同比增长6.4%;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1802.69亿元,同比增长8.0%。 详情 >>
行业动态Hot
文旅聚焦Notice
“锦绣山河,美好旅程”,2025年“5·19中国旅游日”计划出台惠民举措超6000项! 详情 >>

与IGZGS一起去旅行
  • 故宫博物院北院区主体建筑将于2025年10月落成

故宫北院区项目是国家“十四五”规划重大文化设施、中央和国家机关重点建设的特大型综合类博物馆。故宫北院区建成后,每年展出的文物的数量会达到2万到3万件。 详情 >>

  • 中国春节申遗成功!我国世界非遗总数达44项

“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25年我们的春节,是首个世界非遗版的春节! 详情 >>
博物馆里有新展
走进“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昆曲
中国 茶
皮影戏
文化艺术与文化旅游

中央美术学院、北京联合大学等21所本科高校设“非遗保护”专业

发布时间: 2024-10-12 点击数量:0

10月10日,文化和旅游部召开新闻发布会提到,推动非遗学科专业建设,目前已有21所本科院校设立非遗保护专业。记者了解到,中央美术学院、北京联合大学等高校目前均已设置该专业。

2021年,教育部正式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随后,全国20余家院校陆续启动非遗本科专业和研究生学科建设试点工作,多所高校设立非遗学院和研究中心、开设非遗保护专业课程。

根据教育部今年2月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4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代码为130103T,属于“艺术学理论类”门类,修业年限为四年。

教育部2021年公布的2020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显示,西安音乐学院是全国第一所获批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传保护专业(下简称“非遗保护”专业)的高校。

西安音乐学院官网显示,该专业于2023年招收首届本科生,旨在让学生通过四年的学习,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的基本理论和较丰富的艺术学理论、文化人类学、民俗学等方面知识,通过参与民间音乐艺术的表演、调查与保护、文化遗产管理实践体验,培养具有一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能力,毕业后可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种,特别是民间音乐品种的鉴定、评估、研究、转化、开发等实践性、管理性工作的专门人才。

“非遗保护”属于国家急需人才的培养专业,具有宽阔的就业前景。学生就业范围包括:政府文化与旅游部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部门;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教学、研究人员;各级各类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与传媒集团;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出版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关栏目和出版项目的编辑人员;其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关的融媒体及文化产业策划、演出与管理等技术岗位。

2021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显示,10所高校第二批设立“非遗保护”专业,包括河北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安徽艺术学院、郑州工程技术学院、广西民族大学、四川音乐学院、凯里学院、贵阳人文科技学院、云南艺术学院、兰州文理学院等。

2022年的备案和审批结果显示,晋中学院、山西传媒学院、大连工业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山东艺术学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等高校也设立“非遗保护”专业。2023年,中央美术学院、北京联合大学、新疆艺术学院设立该专业。

 

 

来源:千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