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统计New
2025年“五一”假期国内出游3.14亿人次
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5年五一劳动节假期(5天)全国国内出游3.14亿人次,同比增长6.4%;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1802.69亿元,同比增长8.0%。 详情 >>
行业动态Hot
文旅聚焦Notice
“锦绣山河,美好旅程”,2025年“5·19中国旅游日”计划出台惠民举措超6000项! 详情 >>

与IGZGS一起去旅行
  • 故宫博物院北院区主体建筑将于2025年10月落成

故宫北院区项目是国家“十四五”规划重大文化设施、中央和国家机关重点建设的特大型综合类博物馆。故宫北院区建成后,每年展出的文物的数量会达到2万到3万件。 详情 >>

  • 中国春节申遗成功!我国世界非遗总数达44项

“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25年我们的春节,是首个世界非遗版的春节! 详情 >>
博物馆里有新展
走进“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昆曲
中国 茶
皮影戏
文化艺术与文化旅游

2024京津冀非遗“大联欢” 展三地特色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 2024-10-29 点击数量:0

由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天津市河西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4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简称“京津冀非遗联展”)暨京津冀非遗嘉年华活动日前在天津文化中心举办,活动将至2024年12月15日


本届京津冀非遗联展以“瓣瓣同心庆华诞 ‘遗’脉同源启新篇”为主题,涵盖展览、演出、市集、购物节、大篷车巡游等板块,为广大市民、游客献上一场可看、可听、可品、可玩、可体验的非遗盛宴,分为展、会、演三大板块。


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10周年,也是京津冀非遗联展第三次在天津举办。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非物质文化遗产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联展规模为历次天津主场之最,室内外展览面积达1万多平方米,参展非遗代表性项目200余项,参展参演传承人300余名,展品达上千件(套)。

 

作为本次活动的核心内容,在天津美术馆举办的京津冀非遗联展由非遗“拾”光·遗脉同源展、匠作“拾”光·遗脉相连展和“拾”光造物·遗脉相承展组成。


“非遗‘拾’光·遗脉同源展汇聚了京津冀三地近百个特色非遗项目,以二十四节气为主线,用时令古诗、古谚展现中国传统生活方式,向参观者普及节气背后的文化常识,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天津市河西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郭金琦说。

 

匠作“拾”光·遗脉相连展则以传承人为核心,邀请京津冀地区多位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活态技艺,观众可近距离观看、体验非遗的技艺之美与独特匠心,感受代代相传的文化生命力。“拾”光造物·遗脉相承展中既有精美的手工艺品,也有融入日常的创意产品,这些文创作品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承载着京津冀三地人民的生活记忆、文化信仰与审美追求。

 

作为京津冀非遗联展重要板块,连续7晚的非遗主题之夜让市民、游客共同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10月1日晚,几曲红歌联奏拉开了民族音乐主题之夜的帷幕。次日的相声主题之夜,天津市曲艺团带来快板《绕口令》、相声《数来宝》《学方言》等节目,通过幽默的对话和互动让在场观众捧腹大笑。在京剧主题之夜上,《定军山》《花田错》《野猪林》《凤还巢》《锁麟囊》等经典作品选段让现场戏迷观众看得如痴如醉。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非物质文化遗产处相关负责人介绍,非遗主题之夜集结了民族音乐、相声、京剧、昆曲等7个主题,会集天津多家文艺院团,主题夜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为观众带来了感受非遗的全新体验。

 

日均客流量5万以上,累计参与50万人次……天津美术馆外的非遗嘉年华不仅为文旅消费市场增添了强劲活力,也推动了非遗更好地融入百姓生活。

 

嘉年华市集上,百余项来自京津冀三地的特色非遗项目、大学生文创及潮玩品牌汇聚一堂。在这里,市民、游客不仅能欣赏到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北京景泰蓝制作技艺等非遗项目,还可以买到诸如京城老字号手工酱菜、天津耳朵眼炸糕等地道美食。在互动体验区,主办方还为游客提供了亲手参与制作的机会,让大家在动手体验中感受非遗的独特魅力。

 

为打通线上、线下,同期举办的天津第五届“非遗购物节”采用户外直播的方式,汇集58个非遗代表性项目、287款产品,涵盖食品、服饰、康养等多个领域,让市民在感受非遗魅力的同时一键下单非遗好物。

 

秉持“场景化、沉浸式、互动性”设计理念,本次京津冀非遗联展展示出非遗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和旺盛活力。“不仅为观众带来了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也为非遗传承人提供了展示平台,有力推动了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京津冀三地非遗的深度合作与融合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非物质文化遗产处相关负责人说。


来源:中国文化报

原标:京津冀非遗“大联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