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统计New
2025年“五一”假期国内出游3.14亿人次
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5年五一劳动节假期(5天)全国国内出游3.14亿人次,同比增长6.4%;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1802.69亿元,同比增长8.0%。 详情 >>
行业动态Hot
文旅聚焦Notice
“锦绣山河,美好旅程”,2025年“5·19中国旅游日”计划出台惠民举措超6000项! 详情 >>

与IGZGS一起去旅行
  • 故宫博物院北院区主体建筑将于2025年10月落成

故宫北院区项目是国家“十四五”规划重大文化设施、中央和国家机关重点建设的特大型综合类博物馆。故宫北院区建成后,每年展出的文物的数量会达到2万到3万件。 详情 >>

  • 中国春节申遗成功!我国世界非遗总数达44项

“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25年我们的春节,是首个世界非遗版的春节! 详情 >>
博物馆里有新展
走进“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昆曲
中国 茶
皮影戏
文化艺术与文化旅游

2024何以博物馆文创,文物与文创相互成就

发布时间: 2025-01-13 点击数量:0

 

2024年,不仅是博物馆文创领域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深度融合的一年,更是博物馆以独特视角讲述历史、连接未来作出生动实践的一年。从文物的数字化重生到跨界合作的奇思妙想,处处闪烁着智慧与创新的光芒。

 

发展:多元文创引发大众关注

 

比着“剪刀手”的雍正皇帝形象、康熙朱批“朕知道了”纸胶带、“俑仕相伴”彩绘陶人俑牙签筒……近年来,故宫博物院以其“脑洞大开”的趣味性让文创产品走进了千家万户,在文化传播与传承、品牌形象塑造与提升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过去10年是博物馆文创的高速发展期。”在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副教授朱敏看来,2014年前,博物馆文创产品主要停留在对文物的符号化复制和应用上。比如,按照一定比例对文物进行复制和仿制,或将博物馆标识元素印制于书签、日历、帆布包等日用品上。这些文创产品虽然具备一定的观赏价值,但实用性和创新性较弱。

 

2014年后,随着社会各界的重视,博物馆成为人们享受文化生活的热门目的地,将“文物”带回家成为越来越多的观众参观博物馆后的诉求。在此背景下,产品多样化、数字化探索、沉浸式体验、IP化运营、跨界融合……博物馆文创进入高速发展期。

 

“到2024年,博物馆文创注重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借助社交媒体形成文化传播阵地,引导大众关注文博领域。同时,科技赋能使数字文创产品成为新亮点,例如数字藏品、数字伴手礼等。”对于2024年博物馆文创的亮点,朱敏表示。

 

亮点:文物与文创相互成就

 

2024年,博物馆文创在设计创新、互动体验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突破,并展现出爆款频出、文创经济蓬勃发展、博物馆社会影响力提升等亮点。

 

说到2024年的博物馆文创爆款,就不得不说国家博物馆的木质、AR金属两款凤冠冰箱贴。截至2024年11月底,这两款冰箱贴共计销售超53万件。其中,馆内每日售出3500件凤冠冰箱贴,每位观众限购两件。中国国家博物馆经营开发部副主任廖飞介绍:“即便限购,凤冠冰箱贴往往也会在国博开馆后1个小时内售罄。”

 

在廖飞看来,文物与文创是相互成就的。凤冠冰箱贴是以馆内“明星展品”明孝端皇后凤冠为原型设计的,凤冠冰箱贴走红后,部分观众会带着冰箱贴到展柜“打卡”文物原型,让文物与文创实现良性互动。廖飞称,这不仅是为了引起观众共鸣,也在通过热销文创吸引更多人走进博物馆。截至2024年11月底,国博2024年累计预约观众达630余万人次,平均每天接待观众2万余人,同比增长10%。

 

2024年,博物馆文创还与数字化、人工智能、元宇宙等现代技术的应用场景实现了更多的结合,科技的力量让深厚的历史文化更形象、更直观。

 

敦煌研究院的“寻境敦煌——数字敦煌沉浸展”作为数字敦煌资源库首个深度文化知识互动项目,为用户带来敦煌壁画线上知识讲解互动及线下VR(虚拟现实)深度体验。这是继“云游敦煌”和“敦煌动画剧”后,敦煌研究院通过新文创模式,在敦煌文化数字内容创新方面作出的积极探索。

 

突破:以差异化发展回归生活

 

在蓬勃发展的同时,2024年博物馆文创产品依然存在质量参差不齐、款式同质化等问题。对此,朱敏认为,以IP为核心,通过树立品牌形象、跨界融合发展等方式打造“文创+”形态,形成差异化发展趋势很重要。

 

通过IP化运营,博物馆可以推出具有特色的文创产品和活动,塑造和提升品牌形象和文化影响力。例如,故宫博物院通过推出系列文创产品和举办展览等活动,经过长时间的探索与实践,成功打造的“故宫IP”已深入人心,成为博物馆文创的佼佼者。

 

脸挂鼻涕、双手揣兜,体型圆墩墩的冻梨玩偶近期在社交平台走红,这是甘肃省博物馆打造的新文创IP——甘肃(不)土特产系列。甘肃省博物馆产业经营处处长任先君介绍,这个系列的设计灵感源于甘肃土特产,旨在用新奇有趣的玩偶展现地方文化符号,效果很好。对此,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副院长刘江红认为,在个性化消费时代,文创产品已成为思想情感和生活方式的“代言人”,所以博物馆文创更要注重连接当代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从凤冠冰箱贴到天宫藻井冰箱贴,2024年,兼具社交、收集、记录行程等功能的冰箱贴成为“顶流”。刘江红认为,随着文化产业蓬勃发展,进一步探索将文化价值和实用功能有机融合的新途径、新方法,让优质文创延展到更广阔的生活空间,才能让文创从“网红”走向“长红”。

 

(来源: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