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揽月——中国探月工程20年”展览在国家博物馆举办
春和景明观揽月史诗,花好月圆续航天传奇。2025年4月1日,“九天揽月——中国探月工程20年”展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对公众展出,本次展览包含全球首次对比展出月球正面、背面样品,上百件珍贵实物与图文史料首度集体亮相。
2007年11月26日,嫦娥一号传回首幅全月影像;2010年10月,嫦娥二号冲破地月疆界,完成“绕月-日地L2点探测-小行星邂逅”三重奏;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携“玉兔”巡游虹湾;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降落月球背面,揭开月背神秘面纱;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携1731克月壤精准着陆内蒙古四子王旗;2024年6月25日,嫦娥六号返回,实现人类首次月背采样壮举。
本次展览以“科技+科普、成就+文化”为主线,展示中国探月工程自2004年立项以来,以“绕、落、回”三步走战略为引领,走出的一条高质量、高效益的月球探测之路。
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伟仁:20年来,我们能够把月球背面的样品采回来,这是首次,我们第一个在月球背面着陆,这是世界首次,而且我们在地月拉格朗日L2点和日地拉格朗日L2点都分别部署了中继星,这在世界上也是第一次。
据介绍,现在嫦娥七号任务进展顺利,预计在2026年前后发射,将对月球南极环境和水冰资源进行勘察探测;嫦娥八号预计在2028年前后发射,将开展月面科学试验和资源开发利用技术验证。
(来源:中国国家博物馆、央广网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