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统计New
2025年“五一”假期国内出游3.14亿人次
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5年五一劳动节假期(5天)全国国内出游3.14亿人次,同比增长6.4%;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1802.69亿元,同比增长8.0%。 详情 >>
行业动态Hot
文旅聚焦Notice
“锦绣山河,美好旅程”,2025年“5·19中国旅游日”计划出台惠民举措超6000项! 详情 >>

与IGZGS一起去旅行
  • 故宫博物院北院区主体建筑将于2025年10月落成

故宫北院区项目是国家“十四五”规划重大文化设施、中央和国家机关重点建设的特大型综合类博物馆。故宫北院区建成后,每年展出的文物的数量会达到2万到3万件。 详情 >>

  • 中国春节申遗成功!我国世界非遗总数达44项

“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25年我们的春节,是首个世界非遗版的春节! 详情 >>
博物馆里有新展
走进“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昆曲
中国 茶
皮影戏
文化艺术与文化旅游

四川: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将于5月28日开启

发布时间: 2025-05-08 点击数量:0

2025年5月28日至6月3日,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将在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举行。活动由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及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联合主办。

 

迄今,非遗节已成功举办八届,累计开展主体及配套活动3000余场,共有10000余个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参展,600余支表演队伍参演,135个国家(地区)和非政府组织的4000余名代表和国内5万余名代表参加,现场参与市民游客达3000余万人次,成为了国际社会广泛参与的重要节会。 


3月20日,2025年3月20日,“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资源合作与机会清单发布会在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五洲情会展中心举行。此次发布会围绕节会资源征集、市场合作及非遗博览园园区建设推出了三份重磅机会清单。

 

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面向社会发出资源征集清单,诚邀全民共筑文化盛宴。“征集创意表达”板块广纳开幕式表演、展陈创新等设计巧思;“征集优质资源”板块征集群众和学生非遗演出队伍、非遗与科技融合项目、传统医药成果及非遗IP授权案例;“征集氛围营造”板块征集开幕式嘉宾服饰及非遗博览园非遗艺术装置;“发起全民参与”板块发起“青年推介官”号召行动,向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新媒体创作者及传统文化传播者发出成为“青年推介官”的邀请,期待各界携手,以创意赋能非遗,用科技焕新传统,共绘文化自信新图景。

 

成都市对外文化交流中心发布的市场合作清单,推出非遗节品牌授权合作、开放招商合作两大核心板块。品牌授权包括品牌标识使用、产品联名开发,为企业强化品牌赋能。开放招商合作按模式将合作方分三个层级,依次享有不同权益。现场招募非遗美食集市、手工艺集市、老字号联动市场主体参与,与企业实现长效共赢。


作为其中的重磅活动,四川国际非遗品牌IP授权交易活动将同步拉开帷幕。该活动旨在搭建全球品牌IP与产业对接平台,探索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路径。

 

据悉,四川国际非遗品牌IP授权交易活动覆盖创意设计、动漫游戏、潮玩娱乐等多个核心产业领域。本届授权交易活动将设国际、国内两大展区,多家头部企业特展将重磅亮相,展示非遗品牌IP在文旅新场景新业态中的跨界融合成果。活动还将汇聚国际权威机构、企业、专家和知名非遗传承人,分享全球前沿IP授权领域经验,洽谈交流合作。

 

为更好地保障传承人、企业开展交易和合作,本次活动将为线下参展品牌IP提供多点联动商务配对专业服务,线上提供网络报名、交易信息查询、成果发布等服务。此外,活动还增设了展前培训、版权登记、咨询维权等内容,重点为传承人提供全流程服务。

 

成都传媒集团聚焦第九届非遗节主会场——非遗博览园的场景更新、非遗创新发展,正式发布成都国际非遗博览园2025年非遗节创意融合实践倡议及“非遗主题微短剧项目”。

 

其中,成都国际非遗博览园2025年非遗节创意融合实践倡议旨在开启“文化场景+商业逻辑”的创新融合模式, 构建非遗生态圈层培育产业融合新动能园区引入众多头部品牌,探索 “产园融合”经济发展,布局短剧拍摄、IP联动、数字体验等多个业态。该清单首发“非遗元素融合型VI体系”“创意非遗主题精神堡垒”“共创非遗融合商业空间”三大主题征集,包含九大合作机会,旨在创新传承非遗,打造共创基地。

 

“非遗主题微短剧项目”有其自带的优势:项目专项资金支持、国内头部微短剧企业与成都传媒集团助力支持,以及实现“拍摄即传承”的条件,强势推动非遗的“数字新生”。现面向有创作意愿的拍摄团队及演员、合作品牌方、非遗匠人征集合作,共同助力成都建设数字文创经济新高地。

 

“非遗的传承需要更多社会力量的加入,让非遗在当代生活中焕发活力。”活动主办方表示,三份“机会清单”正是希望借助市场化合作模式,打通开放、合作、共赢通道,推动非遗从“文化资源”向“文化资产”转化。


(来源:央广网、成都市非遗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