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统计New
2025年“五一”假期国内出游3.14亿人次
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5年五一劳动节假期(5天)全国国内出游3.14亿人次,同比增长6.4%;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1802.69亿元,同比增长8.0%。 详情 >>
行业动态Hot
文旅聚焦Notice
《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报告(2024年度)》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备案博物馆达7046家,6444家博物馆实现免费开放%。 详情 >>

与IGZGS一起去旅行
  • 故宫博物院北院区主体建筑将于2025年10月落成

故宫北院区项目是国家“十四五”规划重大文化设施、中央和国家机关重点建设的特大型综合类博物馆。故宫北院区建成后,每年展出的文物的数量会达到2万到3万件。 详情 >>

  • 聚焦五一音乐节:各地音乐节特色鲜明,中小城市音乐节蓬勃发展

2025年“五一”假期全国营业性演出(不含娱乐场所演出)票房收入21.59亿元,同比增长3.60%。其中,全国5000人以上的大型营业性演出票房收入达到12.12亿元。 详情 >>
博物馆里有新展
走进“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昆曲
中国 茶
皮影戏
文化艺术与文化旅游

旅游新玩法:悦己体验“窝囊旅游”成暑期新宠

发布时间: 2025-07-29 点击数量:0

今年,一股“窝囊旅游”的风潮开始在年轻群体中流行。坐扶梯“无痛爬山”,漂流时直接躺平顺流而下,连蹦极也追求“慢节奏、不尖叫”。


旅行平台数据显示,今年暑期,能够“窝囊旅游”的景区,门票热度增幅明显,有景区门票搜索量环比6月涨了17倍。此外,还有景区所在地酒店预订量同比增幅超过五成。


“窝囊旅游”并非贬义,而是对一种“摸鱼式出游”的戏称——能坐就不站、能躺就不走、能不出汗就不出汗。在高温炎热的暑期,这类“低能耗”玩儿法更加赢得了游客的青睐。


“窝囊旅游”的玩法中,最先出现的是“窝囊爬山”。如今,国内不少景区都修建了登山电扶梯,可以让游客无痛轻松登顶。在杭州淳安天屿山观景台,全长300多米的三段自动扶梯直通山顶,扶梯两侧喷洒着水雾,游客在仙气飘飘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就到了山顶。过去登顶要步行三千米、耗时50分钟,现在只需10分钟。看过山顶的风景后,游客还可以滑着水滑梯返回山脚,实现全程“低能耗”游玩赏景。


不止爬山,最近许多景区接连推出了蹦极的“窝囊版”。不同于惊险刺激的传统蹦极,跳跃高度动辄40米甚至上百米,“窝囊蹦极”高度缩短至20米到30米左右,只有常规蹦极的一半。此外,体验者只在跳下的一瞬间有失重感,随后就被弹力绳稳稳拉住,缓慢地匀速落到地面,期间还能愉快地摆拍几张照片。


数据显示,今年暑期,推出“窝囊旅游”体验的景区,门票热度显著增长。以“扶梯看山景”出圈的天屿山观景台和浙江台州神仙居景区,门票销量同比分别增长32.4%和36.4%。同时,在去哪儿平台,淳安今年暑期的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了24.3%。


而在主打“窝囊蹦极”的景区中,浙江湖州安吉云上草原门票销量同比涨了近4倍;湖北黄石天空之城同比增长2.7倍。与此同时,黄石今年暑期的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达50.7%。


炎炎夏日,景区的漂流项目总是备受欢迎。今年夏天,漂流也有了“窝囊版”。


在浙江安吉龙出没大峡谷景区,游客只需要穿上救生衣,然后直接在水里美美躺平,顺着800米的河道轻缓地漂流而下。在许多传统漂流项目中,漂流水道有十多米甚至几十米的高度落差,极速下降的过程中,游客往往要经历令人肾上腺素飙升的刺激体验。而“窝囊漂流”无需划船,更不用尖叫,甚至有游客表示“漂着漂着就睡着了”。


数据显示,今年7月,龙出没大峡谷景区门票搜索量环比上月大涨近17倍。同样主打“无负担漂流”的桂林猫儿山景区,门票销量同比增长了25%。


纵览各类“窝囊旅游”景区,它们主要集中在浙江、广东、福建、湖北等配套完善、动线舒适的景区。比如,同时拥有“窝囊蹦极”和“窝囊漂流”的浙江湖州安吉县,今年暑期在去哪儿平台的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了43.8%。


去哪儿旅行大数据研究院分析,从“特种兵式打卡旅行”到“轻松摸鱼式出游”,“窝囊旅游”展现了一种向“低体力消耗、高精神满足”转变的旅游新玩法。这反映了当下年轻人在旅行观念上的转变——逃离快节奏的生活之后,他们不再一味追求“打卡效率”,拒绝让旅行成为挑战体力和耐力的“第二职场”,而是更看重旅途中的舒适感。未来,这类推崇“悦己体验”的旅行方式,有望激发更多景区的创新转型。


(来源:大众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