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统计New
2025年“五一”假期国内出游3.14亿人次
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5年五一劳动节假期(5天)全国国内出游3.14亿人次,同比增长6.4%;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1802.69亿元,同比增长8.0%。 详情 >>
行业动态Hot
文旅聚焦Notice
《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报告(2024年度)》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备案博物馆达7046家,6444家博物馆实现免费开放%。 详情 >>

与IGZGS一起去旅行
  • 故宫博物院北院区主体建筑将于2025年10月落成

故宫北院区项目是国家“十四五”规划重大文化设施、中央和国家机关重点建设的特大型综合类博物馆。故宫北院区建成后,每年展出的文物的数量会达到2万到3万件。 详情 >>

  • 聚焦五一音乐节:各地音乐节特色鲜明,中小城市音乐节蓬勃发展

2025年“五一”假期全国营业性演出(不含娱乐场所演出)票房收入21.59亿元,同比增长3.60%。其中,全国5000人以上的大型营业性演出票房收入达到12.12亿元。 详情 >>
博物馆里有新展
走进“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昆曲
中国 茶
皮影戏
文化艺术与文化旅游

四川:“都泽木撒”!彝族火把节燃情大凉山夏日

发布时间: 2025-07-30 点击数量:0

万人执火,踏歌而行,14个世居民族奉上独特的民族风情展演,共同舞动火把节的激情与浪漫。


7月18日晚,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举行2025年凉山彝族火把节开幕式和火把狂欢夜活动。盛大的火把节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慕名前来,点燃大凉山各族群众夏日文旅热情。

 

作为彝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节日之一,彝族火把节已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其延续彝族先民用火把驱赶害虫、祈求丰收和祭祀祖先的民间习俗,至今已传承上千年。


夜幕降临,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迎来了一年中的炽热时刻——西昌火把狂欢夜活动,将火把节气氛推向顶点。4.8公里的长街上,88个火堆熊熊燃烧,24万余人被火光笼罩、被热情包围。人们高举火把,宛若游走的火龙赤蛇,齐声高呼着“都泽木撒(彝语:火把节快乐)!”

 

据悉,7月18日至7月24日,新成昆铁路凉山段旅客出行需求大幅增长。国铁成都局在日常开行47列旅客列车的基础上,根据客流情况动态调整运力,安排动车组列车重联28列,加开列车20列,日均开行旅客列车超60列。其中,西昌西站单日最高开行旅客列车数量达76列,创历年火把节之最。


彝族银饰叮当作响,摩梭人裙摆婆娑摇曳,藏乡经幡迎风飘飞,傈僳族山歌清亮悠扬,布依族刺绣巧夺天工……今年西昌火把狂欢夜系列活动精彩连连。彝族传统群舞“朵洛荷”表演中,手持黄色布伞、盛装打扮的彝族姑娘们踏歌而行,百褶裙摆如索玛花盛开。来自凉山17县(市)的队伍,带着各自的文化瑰宝、特色农产品和手工艺品汇集于此,向各地游客展示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民族风情。

 

彝族火把节也带来凉山旅游热。连日来,邛海湿地、螺髻山、泸沽湖等地成为外地游客的旅游目的地。在拥有6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西昌市海南街道大石板社区,游客穿上彝族服饰旅拍,“沉浸式”体验传统彝族婚俗、坝坝宴,近三日日均客流量约2万人次。


依托本地区特色资源优势,凉山各地还错峰错时陆续推出火把节的“专属精彩”:普格县的斗牛、布拖县的赛马斗羊、昭觉县的彝族服饰展演,越西县山间田埂点起的火把等,整个火把节活动持续约一个月。


凉山坚持以文化为魂、旅游为体,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全域推出了歌舞表演、非遗展示、斗牛赛马、传统选美、美食品味等精彩内容,着力把火把节办成全州人民喜庆好客、八方游客奔赴共享、广大客商把握商机的盛会。


(来源:新华社)